知識社群登入
【特約稿件】《那個靜默的陽光午後》觀後感:靜默訴說生死課題與東方倫理的身體
by 網站管理, 2015-10-26 21:45, 人氣(1413)

《那個靜默的陽光午後》觀後感:

靜默訴說生死課題與東方倫理的身體

健行科技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兼任助理教授

江蘭貞

 

   《那個靜默的陽光午後》是由陳志漢所導演的一部紀錄片,該片主題紀錄一所醫學院中的大體解剖課及其所關聯的身體之文化面向作為課堂教學的遺體一向被尊稱為大體老師影片中的大體老師生前決定將自己死後的身體奉獻給醫學院學生學習,她不再只是一具充滿福馬林味道的人體組織教材,而更是呈顯她對其自身生命所託寓的身體之思考,以及意義他人對其遺體的關係結構透過陳志漢導演的鏡頭,我們得以一窺一位大體老師所帶出的生死課題與思索身體的文化意義

    一具在我們眼前再也無法說話的遺體卻在其靜默中傳達了許多生死課題,逼使我們去思考面對必死的人生,生命的意義究竟為何?我的肉體終將消失,我可以留下什麼?面對親人的離去,我們見到林先生對妻子的萬般思念與不捨,分離與悲傷是我們人生的必修課題。從導演穿梭拍攝醫學院裡存放大體老師的靜默空間課堂上師生互動的課室空間以及學生訪談林先生話家常的討論房間,讓我們理解到林太太的肉體雖不再具有溫度,然而在某種意義上她卻正以另一種形式活著:學生們面對大體老師靜默的身體,必須在解剖課前做好課前的準備,而向她學習後所得到的種種醫學知識與人文素養都將永遠影響著這些曾經解剖她的學生們而從林先生對學生分享著夫妻之間曾經擁有過的甜蜜回憶,我們知曉這份夫妻之愛不會因妻子的離世而消散

   《那個靜默的陽光午後》片中大體老師的先生來到存放大體的保存室,對著封存的遺體訴說:只夢到你一次,相信你已經在一個很好的地方,因為想你,所以就來看你。以及在解剖課前再一次來到太太遺體旁泣不成聲,讓人看了都為之動容,妻子的身體即將成為學生們解剖的對象,在解剖課後已經無法再來到妻子遺體旁訴說思念之情。對於生活在東方文化中的我們,面對身體在死後赤裸著成為醫學教材,的確是一項很大的文化衝擊,這是因為我們文化看待身體的方式所使然,其與西方的觀點間乃是存在著巨大的差異。我們從希臘文明中了解到希臘人從小受體育訓練,身體具有美麗的肌肉線條,身體的裸露是一種自豪的展現,而在東方文化中,其一切文明則皆在展現華麗繁複的服飾之美以遮掩隱蔽其身體之蠻荒。因此,「身體」這個概念,在西方文化下的看待方式是一種美學的觀點;而在東方文化下「身體」則是被隱藏的。而這個「身體被隱藏」的察覺,是來自我們文化中的個人是被淹沒的,個人的一生總在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嚴密倫理結構中,個人被嵌入社會倫常秩序裡,我們對身體的論述僅止於「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其所呈顯的身體是一種倫理的身體,這個倫理的身體鮮少談青少年成長過程身體的改變、男女慾望渴求的身體、運動矯健靈活的身體,中年風霜以至年老虛弱的身體。美學大師蔣勳曾經指出在先秦,無論玉石、陶土,甚或青銅、木材雕塑的人形,大多呈現卑微的存在狀態,非常地粗琢簡陋,呈顯出人的形體之存在似乎沒有任何足以誇耀之處。透過我們對文化脈絡的理解,便能明白如此文化導致我們的身體是一種「倫理的身體」,這個倫理的身體應隨時謹守分寸,因此,我們當然就不會形成西方人見面親吻臉頰的互動方式,父母親與孩子的身體也無法發展親密的擁抱與接觸,這正是一種儒家講求倫常之別所生成的文化氛圍,自然讓「身體」是被壓抑與隱藏的。

    了解中國是如此一種倫理的身體觀之後,我們再去了解西方文化對身體呈現的方式:做為一個希臘公民參與奧林匹克運動場上的馬拉松賽跑、擲鐵餅、丟標槍等各種競賽,其目的皆是在為戰備做訓練。這肉身在不同的運動中展現身體各種極限的姿勢與異於平常的弧度,希臘青年人的身體藉此綻放青春肉身最美的線條。從上述東西方文化中所生成截然不同的「身體」對待方式,即可明白西方為何如此強調「個人」,因為個人就可以訴說豐富的生命故事西方人相信靈魂寓居於肉體之中,強健的身體正是健康靈魂的呈現,運動身體之目的從來就不是東方所想的預防疾病之角度,而始終以逼近特寫的方式訴說著身體所能顯現的生命之美的形式。由西方如此獨特個人色彩所形塑身體的概念回頭來看我們東方則是採取了長鏡頭的形式來呈現身體的存在,人的喜怒哀樂與身體的曲線不是聚焦的重點,例如在山水畫中,人是渺小的,畫的意境所想要表達的是天人合一的寧靜境界,在東方的身體故事始終是將人置入宇宙中的定位以及社會中的倫理分際來進行描繪的。一如我們在《那個靜默的陽光午後》所見,大體老師的遺體與醫學院學生是師生倫理關係,而更擴延至學生誓言從大體老師所學將於行醫時回饋社群眾生,個人的身體在東方文化中於羣體中得到永恆。冰冷封存的妻子身體讓林先生得以依舊訴說夫妻之情,這種身體所牽繫的倫理關係無縫地相連至遺體,跨越生死而無間斷。在西方文化對身體取景」,以盡顯生命飛揚之美;而在東方文化對身體「取情」,以涵容生死無盡之善。靜默的午後正幽幽訴說著對身體的不同看見,將一絲陽光灑向我們棲息其中而不自知的文化森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