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緣際會下,這學期我在一堂叫做『閱讀與想像-生命敘事』的課程擔任助教。顧名思義,這是個跟閱讀有關的課程,修課同學們將被分成數組,閱讀課程指定的書籍或電影,並在學期間依組上台分享觀後感想與見解,而我們助教的任務之一,就是帶領同學做課後討論。
在一次課後討論中,我要求組員們去推敲書中人物的感覺與心境,此時有個組員笑著對我說「看書就看書嘛! 幹嘛想這麼多?」面對這同學好氣又好笑的發言,我笑著這樣對他說「你一定小黃書看多了才會這麼說」台下頓時一片笑聲。
我想這位同學一定是不常看書,才會有這樣的見解,因為閱讀本來就是一件『要想這麼多』的事;我們常說閱讀能培養理性分析、推斷和推理的能力,因為我們必須依循書中線索,抽絲剝繭、發揮想像,好去理解作者在書中創造的抽象思想與概念,不單是了解文字意象,更要解析其中的內在意涵,我們甚至可以說,閱讀是一種『對智力的嚴苛挑戰』也不為過。
富蘭克林曾說過「讀書是易事,思考是難事,但兩者缺一,便一無是處」;我們不能只看書不思考,那有看跟沒看有何差別?我們也不能只思考不看書,不去吸收他人看法,那你終究只會活在自己的象牙塔裡;由此我們可以篤定的說,讀書與思考是必須同時兼具的,但可惜的是,現代人卻往往忽略了後者,甚至認為讀書與思考,是沒有關聯的兩個單一事件。
我自己是一個有閱讀習慣的人,對於閱讀可是說是樂此不疲,但對我周遭的朋友卻不是如此,每當我看書時,他們就用又訝異又欽佩的眼神看著我,彷彿『閱讀』是什麼失傳已久的武林絕學似的。究竟是什麼原因,造就了這種閱讀不普遍、思考脫鉤的弔詭現象?答案或許就藏在我們習以為常的日常生活之中。
美國評論家波茲曼在他的著作《娛樂致死》中這樣寫道:「科技發達的今日,新聞訴求的不是專業與真相,而是悲情與娛樂,政治人物訴求的不再是有邏輯的政見,而是個人的作秀魅力,長篇大論變得沒人想看,標語式的短句或誇張的警句才能勾動人心。」波茲曼認為傳播媒體的娛樂取向,已經扭曲並改變了人們的思考模式;這距今已有30年之久的論點,是否還能前衛的套用在現代社會?我想答案是肯定的,只要看看近期的美國大選,或是電視的新聞媒體,我們就能知道波茲曼所言不假,而且別具慧眼。
因為網路、電視媒體的發達,大大的減少我們的閱讀需求,既然網路、電視能看到,那何必看書?資訊的獲得,不再只是依賴書籍文本,而是我們生活中的大小螢幕,看書這件事頓成為了過時無趣的傳統儀式,也間接地抹殺了培養理性分析、推斷和推理的能力,我們逐漸變成照單全收,對此還毫無警覺。
我以前曾看過一篇文章,文章的主題是在探討所謂的『思考脈絡』,文中指出了一個現象,因為媒體與網路的影響,使現代人越來越只看向事情的『結論』,而忽略了背後推導出這結論的『過程』,也就是省略了『思考脈絡』,聽信所謂的『懶人包』,從而變成容易斷章取義的網路酸民。
「拋棄過去書寫文字所呈現的邏輯思辨,我們變得更容易決定,但也變得更為輕率。我們接觸的資訊更多,但資訊無用的比重卻是更高。」波茲曼如此說。
波茲曼的意思並非意指網路媒體不能訓練我們邏輯推導的能力,也不是說媒體無法帶給我們有用資訊,而是說媒體往往帶給我們的是過多的資訊,或是毫無建設性的『娛樂』訊息,內容多到讓我們沒時間去思考,沒時間去理解。
看到這點就讓我想到赫胥黎的在他的著作《美麗新世界》中,所設想的那個『美好世界』;人們活在享樂之中,看感官電影、頻繁性生活、心情不好就吃毒品解憂,他們不用讀書,也不想讀書,他們不追求意義,也不在乎意義。
這本反諷意味濃厚的『反烏托邦小說』雖然跨張,但卻很值得我們警惕,因為裡面的一些場景,正逐漸的出現在我們的生活中;如果我們還是繼續忠於娛樂,放棄閱讀與思考,那我們就可能成為那故事中『給我娛樂其餘免談』的那一群。
雖然赫胥黎對未來做出了這樣的『悲觀』見解,但我們還是有機會避免成為那令人嚮往的《美麗新世界》,因為我們依然還有人會看書,還有人會思考,還有人懂得去批判媒體的報導內容,而不是照單全收,新聞媒體也不再全是娛樂導向,也逐漸出現富有深度的專題報導,報章雜誌也還有聲音呼籲閱讀與思考的重要。
正如赫胥黎所提及的「教育是挽救這現況的解決之道,我們正身處一場競賽,倘若教育輸了,後果就是一場災難」我想這就是教育的最終使命,也是我們課程開課的重要目的。
閱讀與思考能培養邏輯與判斷的能力,他使我們能在這娛樂媒體充斥的時代站住陣腳,而不是隨波逐流;或許有一天,我們不用再宣揚思考的力量,人們就能發現思考的價值,不用苦口婆心,眾人就能自己發現閱讀的好處,也不會再有人問我「看書幹嘛?想這麼多?」而我又要笑著回答說「你一定小黃書看多了才會這麼說」。
參考資料
1.《娛樂致死》。波茲曼(Nei Postman)。譯者:蔡承志。貓頭鷹出版。
2.《美麗新世界》。阿道斯.赫胥黎(Aldous Leonard Huxley)。譯者:孟祥森。桂冠出版。
3. 張國洋 Joe Chang(2016)。《想訓練獨立思考? 你該停止只找結論,而該學別人的思考脈絡!》大人學。上網日期2016年11月5日。
網址https://www.darencademy.com/article/view/id/164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