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社群登入
一九八四年讀書心得(9510跨校賽第一名) ( 喬治‧歐威爾)
1樓
一●相關書訊:

本書作於一九四九年,作者在當時極權體制橫行霸道、而大眾在窮苦及備受剝削的困境之下,以虛構一未來的時空背景,深入刻畫人性的被摧殘。書中不時表達著撻伐專制思想的意向,並藉著書中主人翁溫斯頓的遭遇,為生活在水深火熱中的人民提出血淚的控訴。雖名為虛構,但將之與近代極權統治下的各種不合理的暴行作一比對,卻可發現驚人的相似性,令人不禁讚嘆歐威爾一針見血的觀察力及準確的預測。這部闡揚人道精神的作品,與赫胥黎的「美麗新世界」並稱為二十世紀揭露極權烏托邦的雙璧。

二●內容摘錄:

「眼看這時代的兒童,幾乎都是令人害怕的。最使父母們不安的是,由於諸如間諜隊等等的組織,他們已有系統地被訓練成為無法管教的小野人,而他們對於黨方實施的訓練,絕無造反的趨勢。他們崇拜黨以及一切和黨有關的事物。歌誦、遊行、旗幟、遠足、假槍操練、呼喊口號、崇拜『老大哥』───這一切在他們看來,都是光榮的玩意。他們的獰惡兇猛的目光,完全針對著國家敵人、外國人、叛徒、破壞份子和思想犯的身上。因此,三十歲以上的人都害怕他們自己的子女。『時報』每星期總要刊載一些報導,描述那些鬼鬼祟祟竊聽他人說話的小傢伙───報上通常稱之為『兒童英雄』───如何竊聽父母的談論,向思想警察告密的情形。」 p19

三●我的觀點:

艾克頓爵士曾說:「權力造成腐化,絕對的權力造成絕對的腐化。」十九世紀末到二十世紀初的戰亂和經濟大恐慌,引發了國際局勢一連串的動蕩,人人心中惶恐不安,便將一切創造奇蹟的希望全部都托在政府身上,無形中便給予了政府過多氾濫的權力。而隨著時勢更加惡劣,常常就演變成專制強權。此時它原本服務的功能已微不足道,取而代之的是壓迫、強制和勞動。更而有甚是對人權的踐踏。一如國家主義的基本主張「個人之於國家就如細胞之於個體,必要時皆可犧牲。」在非常時期,政府一切的所作所為看似都是為國家本身的利益,所以在下層的被奴役者或許還能彼此安慰、催眠自身,其實他們是在朝一個通往富饒及安定的目標奮力前行;一旦目標達成,美好而光明的日子就會來臨。

然而在和平時代,廣大的人民再也不需要管理階層來做他們強而有力的決策者。在維持其寡頭政治的地位之際,除了以高壓政策繼續做嚴密的控制外,還製造社會矛盾:例如獎勵告密、控制輿論、歪曲事實、顛倒是非、形成假平等……等,企圖將所有子民改造成對黨一味盲從的忠僕。在書中有一句黨的標語「戰爭即和平」,它真正意指的是:戰爭只是吸收了多餘的消費品,來幫忙維持某種心理氣氛罷了──讓人民仍處於惶惑而充滿敵意的狀態,間接使黨又成為依賴重心。所以持久戰爭的效用和持久和平其實相同-此處所指的和平乃指對黨而言-乃是藉愚民政策來鞏固其權力核心的地位。

在書中雖然陳列了各種令人髮指的暴行,例如毒打、餓刑、電擊到骨頭碎裂等;但使我最不寒而慄的莫過於對人性的完全毀滅。就算肉體受到摧殘,只要保有意志及思想的自由,心靈上便還是不受禁錮,反而能在最黑暗艱苦的環境中淬礪出剛硬不屈的精神,如同主角溫斯頓深切執著的愛著茱麗亞一般。可是黨禁止個人間的情感,它所要的只是冷酷的畏懼和機械式的服從。因而在「改造」溫斯頓的過程中,他被送進象徵地獄的一零一號室,頭上被強行套了一個豢養著許多巨大饑餓老鼠的金屬籠。當一雙雙殘忍的爪子迫不及待地向溫斯頓撲來時,他內心的恐懼爆發超過理智的臨界點。他在絕望中瘋狂大喊:「去對茱麗亞施這刑罰吧!我不管你們怎樣對她,總之不要這樣對我!」在他歇斯底里的狂叫出這段話時,對昔日情人的愛已化成恨意的來源,卻對稍後替他把套籠拿掉的高階黨員充滿感激之情。至此他原本的人性被徹底扭曲變形,改造也就宣告成功。

在書裡的另外一件暴行是欺騙。例如溫斯頓的工作就是篡改報紙上的數據和聲明稿,使得黨言論符合事實。任何人都必須將相信的、知道的、甚至是黨上一秒說的拋開,因為只有這一秒才是真實。「藉著控制現在,我們可以控制過去。」扭曲事實、顛倒是非並不稀奇,駭人的是大家都說服自己相信,這就是雙重思想──也是溫斯頓在日記本寫下「自由就是能自由地說二加二等於四」的原因。有段情節描述示威遊行的民眾表達對敵國的仇恨,然而在遊行進行到一半時,消息忽然傳來:打仗的國家換了!昔日並肩作戰的盟友已成為此刻的敵人!場面立即混亂不堪,巡邏隊敏捷地把有反對字眼的旗幟及標語撕去,演講者也隨即改變辱罵的對象。在很短的時間內,一群無意識的暴民就接受了新的仇敵這個事實。遊行持續,群眾仍盲目的鼓譟著……這是對雙重思想最辛辣諷刺的摹寫,讀來不禁嘆息:有此種掩耳盜鈴的思想的存在,也無怪飽受煎熬的人民不能凝聚反抗的力量。

「文明是不可能建築在恐懼和憎恨以及殘暴上面。這是不會長久的。」這是溫斯頓在被改造前對高階層黨員奧布林所說的話,充滿了無比堅定的信心,也是作者歐威爾對極權統治的預言。時至今日,在講求互助及友愛的民主世界中,仍有少數共產或高壓統治的存在,但他們的人民已不如過去我們想像般的完全生活在蒙蔽與貧窮之中。這些在印象中普遍不被認同的政策,近幾十年來也漸受其他國家的認同。然而根據馬斯洛的需求階級,物質上的窘迫導致了心靈的貧乏。社會問題、經濟倒退不過是冰山一角,文化資產的流失,更是人類面臨最大危機;而獨裁政治助長了此危機的擴大。如何使這些地區日漸開放並讓民權在穩定的民生上茁壯,是未來須重視的課題。

四●討論議題:

生活於極權體制下的人民,除了在物質上的被剝削和生活在窮困中外,他們在文化及思想的層次,是否也同樣的被壓抑?

出處http://www.kmsh.tnc.edu.tw/gov/lib/report/content.php?id=369&start=0&rows_page=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