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社群登入
東漢末到三國時代人,為何都取單名?
by 網站管理, 2014-09-21 16:56, 人氣(1027)
請參閱http://big5.china.com.cn/culture/txt/2007-01/16/content_7662909.htm
         
         三國人姓名為何多是兩個字?

《三國演義》的出場人物,有人做過統計分類,其中有名有姓者共1092人,有姓無名者40人,無名無姓,但在書中有活動和涉及具體情節者27人。

有幾個人物出場不多,姓名不全,卻容易記住。一是有名無姓的貂蟬,按雜劇裏貂蟬的表白,她原是山西忻州木耳村人,姓任,父親任昂,自己小名喚作紅昌。

漢靈帝選拔為宮女,職掌貂蟬冠,因而得名貂蟬。二是有姓無名的大喬、小喬,東吳的這對美女,沒見有人提起她們叫什麼。三是無名無姓只有個官銜:督郵,他説劉備“詐稱皇親”,想索取賄賂,沒想到挨了張飛的一頓臭揍。

《三國演義》裏的人物姓氏(包括10種複姓)共220種。張姓最多,有71人;劉姓次之,61人;王姓再次之,48人。孫、李、曹、陳、楊、韓、趙,均在20人以上。有的姓氏很生僻。

“三國”人物絕大多數是單名,取雙名的印象中只有諸葛亮的岳父黃承彥。三國時期,上自帝王將相,下至平民百姓,幾乎清一色的都用單名,這種現象與兩點有關。一是避諱禮制。先秦的《禮記曲禮》規定“二名不偏諱”,意思是説:如果兩字為名,只諱言其一字,另一字可不諱。隨著避諱制度的漸趨嚴密,“二字不偏諱”也成非禮了,不如“一字為名令難言而易諱”。二是“王莽改制”。西漢末年,王莽上臺之後,將全國土地改稱“王田”,奴婢改稱“私屬”,均不得買賣;還曾屢改幣制,更改官制,改了官名改地名,改了地名改人名,他下達了禁止使用二字名字的法令。

《漢書王莽傳》載:“莽念中國已平,唯四夷未有異,乃遣使者黃金幣帛,重賂匈奴單于,使上書言:‘聞中國譏二名,故名囊知牙斯今更名知,慕從聖制。’”這則史料告訴我們,王莽做了皇帝後,派遣使者攜帶金銀財寶送給匈奴的單于。單于回復説:聽説中國取消二字名,我原名囊知牙斯,現在改名為知,以服從“聖制”。

王莽取消雙名而主用單名的制度,在社會上産生了巨大的影響,造成後來東漢、三國等朝代取單名之風達300餘年之久。王莽的長孫王宗本名叫王會宗,此人覬覦祖父大位,事敗自殺,王莽在宣佈對他的處理時還不忘名字的事,指定恢復他的原名,用雙名表示懲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