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當以慷,憂思難忘。
何以解憂?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鳴,食野之蘋。
我有嘉賓,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時可掇?
憂從中來,不可斷絕。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闊談,心念舊恩。
月明星稀,烏鵲南飛。
繞樹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厭高,海不厭深。
周公吐哺,天下歸心。
※藍字表示第二個版本與《三國演義》版的差別,而紅字及藍字表示這二個版本與《三國志》版的差別。
《三國志》版 | 廣為流傳的另一個版本 | 《三國演義》版 |
---|---|---|
|
|
|
- 張昭-字子布
- 顧雍-字元歎
- 虞翻-字仲翔
- 步騭-字子山
- 薛綜-字敬文
- 陸績-字公紀
- 嚴畯-字曼才
- 程秉-字德樞
- 張溫-字惠恕
- 駱統-字公緒
- 張紘-字子綱
- 魯肅-字子敬
- 諸葛謹-字子瑜
- 闞澤-字德潤
- 周瑜-字公謹
- 程普-字德謀
- 黃蓋-字公覆
- 韓當-字義公
- 呂蒙-字子明
- 甘寧-字興霸
- 蔣欽-字公奕
- 周泰-字幼平
- 凌統-字公績
- 潘章-字文珪
- 陸遜-字伯言
- 董襲-字元世
- 呂範-字子衡
- 朱治-字君理
- 太史慈-字子義→206年已過世
《三國演義》的出場人物,有人做過統計分類,其中有名有姓者共1092人,有姓無名者40人,無名無姓,但在書中有活動和涉及具體情節者27人。
有幾個人物出場不多,姓名不全,卻容易記住。一是有名無姓的貂蟬,按雜劇裏貂蟬的表白,她原是山西忻州木耳村人,姓任,父親任昂,自己小名喚作紅昌。
漢靈帝選拔為宮女,職掌貂蟬冠,因而得名貂蟬。二是有姓無名的大喬、小喬,東吳的這對美女,沒見有人提起她們叫什麼。三是無名無姓只有個官銜:督郵,他説劉備“詐稱皇親”,想索取賄賂,沒想到挨了張飛的一頓臭揍。
《三國演義》裏的人物姓氏(包括10種複姓)共220種。張姓最多,有71人;劉姓次之,61人;王姓再次之,48人。孫、李、曹、陳、楊、韓、趙,均在20人以上。有的姓氏很生僻。
“三國”人物絕大多數是單名,取雙名的印象中只有諸葛亮的岳父黃承彥。三國時期,上自帝王將相,下至平民百姓,幾乎清一色的都用單名,這種現象與兩點有關。一是避諱禮制。先秦的《禮記曲禮》規定“二名不偏諱”,意思是説:如果兩字為名,只諱言其一字,另一字可不諱。隨著避諱制度的漸趨嚴密,“二字不偏諱”也成非禮了,不如“一字為名令難言而易諱”。二是“王莽改制”。西漢末年,王莽上臺之後,將全國土地改稱“王田”,奴婢改稱“私屬”,均不得買賣;還曾屢改幣制,更改官制,改了官名改地名,改了地名改人名,他下達了禁止使用二字名字的法令。
《漢書王莽傳》載:“莽念中國已平,唯四夷未有異,乃遣使者黃金幣帛,重賂匈奴單于,使上書言:‘聞中國譏二名,故名囊知牙斯今更名知,慕從聖制。’”這則史料告訴我們,王莽做了皇帝後,派遣使者攜帶金銀財寶送給匈奴的單于。單于回復説:聽説中國取消二字名,我原名囊知牙斯,現在改名為知,以服從“聖制”。
王莽取消雙名而主用單名的制度,在社會上産生了巨大的影響,造成後來東漢、三國等朝代取單名之風達300餘年之久。王莽的長孫王宗本名叫王會宗,此人覬覦祖父大位,事敗自殺,王莽在宣佈對他的處理時還不忘名字的事,指定恢復他的原名,用雙名表示懲罰。
- 思想精髓
- 社會萬象
- 智謀權變
- 43回 諸葛亮舌戰群儒,魯子敬力排眾議
- 44回 孔明用智激周瑜,孫權決計破曹操
- 45回 三江口曹操折兵,群英會蔣幹中計
- 46回 用奇謀孔明借箭,獻密計黃蓋受刑
- 47回 闞澤密獻詐降書,龐統巧授連環計
- 48回 宴長江曹操賦詩,鎖戰船北軍用武
- 49回 七星壇諸葛祭風,三江口周瑜縱火
- 50回 諸葛亮智算華容,關雲長義釋曹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