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社群登入
小組討論紀錄單
by 網站管理, 2014-05-11 14:02, 人氣(1151)

第八組課後小組討論紀錄

 

時間:1030429日星期四早上10點至12

地點:A401

班級小組:第八組

主席:傅郁琪

紀錄:劉子源

指導老師:邵承芬

小組成員:B10034069湯雅雯、B10123062湯雅如、B10123055彭巧玲、B10123031蕭君兆、劉子源B10023011

 

討論主題:鄧雨賢

 

討論事項:

一、 每人重點報告

 

湯雅雯:

  在未深讀鄧雨賢這個人時,我對他幾乎沒什麼印象,好像只記得國中時美術課好像有提過他,那時有老師有放雨夜花的好幾種版本,其中是一個廣告的音樂,廣告中有三個可愛的外國小孩穿著西裝,唱著:

 

媽媽呀  媽媽呀  我要當快樂小小孩

給我營養  給我關懷  反應靈活變天才

要爭氣  要健康  請用羊奶照顧我

快快吸收  快快成長  洋洋得意真厲害

  

  耳熟能詳的曲調,因鄧雨賢寫得相當好,雖然原本的歌詞或許已忘了不少,但經由現代人的改編,這首歌的音調讓人能朗朗上口。

 

湯雅如:

  鄧雨賢不僅出身於名門望族,家中更是世代以書香傳家,鄧雨賢之曾祖父、祖父及叔公皆曾考取秀才,而有「一門三秀才」的傲人記錄。鄧家自古即有「不行醫、不當官」之祖訓,因此鄧家長輩大多以「教育」為職志,積極為鄉民貢獻心力。在創作上的卓越才華雖驚人,帶有誠摯而樸素的台灣民謠風味。

 

彭巧玲:

  鄧雨賢【望春風】首度傳唱於1933年的日治時期台灣,歌曲作曲者為知名作曲家鄧雨賢,作詞者為李臨秋,而原唱者為1930年代的古倫美亞唱片當紅歌星純純。

 

  從1930年代初問世以來,望春風一直是台灣最受歡迎的台語流行歌曲、台灣歌謠之一。2000年,一項由台灣官方與民間媒體舉辦,超過220,000人參與的《歌謠百年台灣》活動中,該曲獲得最受歡迎老歌的第一名。另外,該曲使用傳統五聲音階結合而成的特殊獨有優美旋律,亦為許多國家普遍認為是極具特色的「台灣調」。

  在歌詞方面,是描寫少女思春的歌曲,而另外在歌曲方面,其歌曲七音程中忽略兩音程的傳統譜曲方法,不但與其他流行曲調比較起來,毫不遜色,且更加意境優美。也因此,曲調上具有台語特殊高平調,高下調,低短調,等八音的望春風台灣小調常被外國音樂家視為台灣歌曲的最佳典範。

 

蕭君兆:

  原本是兒歌的雨夜花,原來《雨夜花》這首歌曲一開始不叫《雨夜花》,它的本名叫《春天》,這原本是一首在日治時期由當時的台灣新文學健將廖漢臣先生,在1933年為台灣兒童所寫的一首兒歌,交由鄧雨賢先生譜曲,是奠立他地位的名曲,每個人至少都會哼上一句「雨夜花雨夜花,受風雨吹落地、、、」並感受到曲子裡的失落寂寥。

 

劉子源:

  四季紅,其內容是在描寫青春男女之間的情愛故事,以春夏秋冬來比喻。其間也更改名字為"四季瑤"

 

二、 每人所提的討論問題彙整並加以討論(針對鄧雨賢的生平事蹟或評價您有什麼問題)

湯雅雯:

Q為甚麼鄧雨賢會從教師轉職為音樂家?

A三歲隨父親遷居台北,就此定居台北。九歲入艋舺公學校,十五歲入台灣

總督府台北師範學校,在學期間展現音樂才華,個性內向的他,藉琴聲架設他與同學溝通的橋樑,曾隨音樂老師一條滇一郎學習鋼琴。

  一九二五年畢業後被分派到台北日新公學校擔任教職。三年後辭去教職,將妻子和兩歲的長子留在台灣,獨自前往日本東京音樂學院深造,不久之後,返回台灣,擔任台中地方法院翻譯官。不到一年,鄧雨賢又離開了台中地方法院,創作音樂的心思和熱情,時時挑動著他的心弦。終於,一陣春風,吹啟他的創作才華,也將他的知名度吹遍寶島。

討論結果:

  因為鄧雨賢從小就有學音樂的經驗,但長大後不是從事音樂事業,而是先從事教育業,但他對老師這一職並沒有很大的熱誠,所以在中年時期,因緣際會下,轉行去做音樂。

 

Q鄧雨賢是在哪一個創作歌曲時代背景?

A在台語流行歌曲之中,有所謂的「四、月、望、雨」,指的便是〈四季紅〉、〈月夜愁〉、〈望春風〉、〈雨夜花〉四首台語歌謠,這四首台語歌謠在當初面世之時都曾造成一時轟動,甚至達到大街小巷人人傳唱的地步;即使時間已然經過數十年之久,它們仍然在全世界有華人的地方不時地被記憶著、歌詠著。這幾首台語歌謠因著它們特殊的創作時空背景,不僅僅成了上一代台灣人生活在日本嚴格殖民統治之下「一抒胸臆」之心聲寫照,同時也寄託著歷經戰亂之後熱血青年學子懷舊、有所思慕之款款心曲,甚至因為其蘊含有濃厚的台灣情味而成了當時為數不少為著種種原因,不得已漂泊於異鄉的遊子們聊以慰藉鄉愁之苦的思鄉曲調。

  而這些充滿台灣特有情調,讓人一聽便難以忘懷的悠悠旋律,全都出自於一人之手--客籍作曲家鄧雨賢。鄧雨賢,西元一九六年(日明治三十九年)七月二十一日誕生於當時大溪郡龍潭庄,也就是今日的桃園縣龍潭鄉,為客家子弟。桃園龍潭鄉本因境內有所謂「靈潭埤」而得名,早期民間更盛傳,這個大小約闊十八甲的湖泊內,潛藏有一條黃龍,曾順應民意降下及時雨以解除旱害,鄉人為紀其事而稱之為「龍潭埤」,因此民間傳說深入當地民心,故此地地名便於日本統治時代逐漸由「靈潭」而轉稱為「龍潭」。

 

討論結果:

  當時的歌曲時代背景皆為悲傷、頹廢和虛無的歌曲,而那些歌讓當時受外族統治下的痛苦越來越深,甚至使人求生意志薄弱到不行。

 

Q當時台人的心聲為何?

A鄧雨賢的第一張作曲雨夜花在發行後,立刻傳遍整個台灣,銷售量也大大增加了許多,他的曲風都是純台灣風,這一掃過去的委靡頹廢之風,隱隱含著光明和希望,因為當時台灣人被異族統治下,痛苦呻吟,受著無盡的苦難,他們渴望的,正是光明與希望;只要這苦難仍在,他的歌曲便將永遠受著人們的喜愛。

 

討論結果:

  所幸那個年代出現了一位鄧雨賢,而使大家的痛苦能得到安慰,並且鄧雨賢的歌朗朗上口,使年幼的小孩到年長的老人都能將這首歌放在心中,不斷地品嘗。

 

湯雅如:

Q月夜愁這首歌的背景?

A這首歌為甚麼能在當時如此的暢銷,使全台灣的人都喜歡上這首歌,討論結果:當時在「皇民化運動」,日本人將「月夜愁」的歌詞改為「軍夫之妻」,做為強徵台灣同胞當軍伕作無報酬勞動宣傳的「時局歌曲」,用以鼓勵、推廣台人踴躍捐軀報國,這首歌表示台灣人無奈的心酸,歷史悲劇的插曲。在戰後的時代背景下,也被附會為表達對軍國主義的不滿。

 

 

 

彭巧玲:

Q 望春風 深得人心的理由?

A詞曲容易讓人記得,朗朗上口,歌詞也反應出當時的情況,渴望自由,也渴望自由的戀愛,少女的戀愛心情,既期待又怕受傷害的情感,歌詞表面上雖然在說少女的思慕心情,卻也同時反應出當時受日本統治想自由的思想,詞曲受台灣人認同,也成為台大的地下校歌。

 

蕭君兆:

Q 鄧雨賢為甚麼可以在短時間創作出這麼多的名曲?

A鄧雨賢的長子鄧仁輔先生表示:在他幼年的記憶中,父親是個完美主義又帶點神經質的人,父親也是個隨興且音樂細胞活躍的人,身邊每一樣敲得出聲音的東西,都可以成為他作曲的工具,即連平常走路、散步,常能看到他一路哼哼唱唱在捕捉旋律的忘我舉動。平常,父親喜歡用吉他思索創作靈感,或用鋼琴、小提琴、曼陀林等樂器,作為譜曲的工具。每次父親寫曲時,總是求好心切,一張又一張的譜紙丟得滿地都是,甚至在廁所裡都不忘寫曲。

 

Q當時雨夜花的創作背景是?

A有一次在酒家聽到一位淪落風塵的酒家女訴說她的悲慘故事。她原本是一位純潔質樸的鄉下女孩,離開故鄉來到台北工作並愛上了一位男孩,而且雙方已論及婚嫁。但是沒想到後來那男孩卻是變成一個薄情郎,愛上了別的女孩而遺棄了她,於是一時心碎失意竟流落在台北的酒家。周添旺感覺得這位可憐的酒家女就親像一朵在黑夜裡被無情風雨吹落的花朵,她「離葉離枝」(離開親人與愛人)掉落「受難池」受人踐踏的遭遇,所以,周添旺就將《春天》的旋律,改填了悲涼的歌詞《雨夜花》,也許是因為與時代背景、人民心聲相對映吧?這首歌謠竟然影響後來閩南語歌曲以無奈、哀怨為主體的創作方向。感人肺腑扣人心弦的《雨夜花》,歌詞中所描述的「雨」、「夜」、「花」後來也變成臺語流行歌曲重要的主題意象,影響台語歌詞的創作方向。

討論結果:

  雖然在當時日治時代,男尊女卑的社會傳統下,這種令人哀嘆的小故事,是許多女子共同的心聲,令人說不完、也訴不盡還是會有一些具有同情心的男人體諒這些女人,我覺得人間處處有情。

 

劉子源:

Q為什麼更改名字?

A四季紅這首歌在台灣光復之初曾因「紅」字容易與對岸的「紅軍」引起相關聯想,而被要求更名為「四季謠」。

 

Q四季紅與望春風的區別?

A望春風主要是描寫酒家女的悲歡情仇,而四季紅剛好相反,他所描寫的是戀愛中男女的過程。

 

三、 討論後的心得(您對鄧雨賢有何看法與評價)

 

湯雅雯:

  在討論完鄧雨賢的生平事蹟後,才了解原來雨夜花、望春風等等的歌曲是從何而來,他對音樂的熱誠也令人佩服,在他的音樂生涯,遇見了一個貴人,而進入了台灣哥倫比亞株式會社,很多事情如果沒有對了時機和對了人,就算有才華也只是藏在自己的腦海中,無法傳達給大家。

 

湯雅如:

  鄧雨賢家境不錯,家裡有「不行醫、不當官」的祖訓,所以家中都從事教育方面,積極為鄉民貢獻心力,讓人覺得他們家是一個不貪榮華富貴的家族,覺得很厲害。從小就喜愛音樂的他,自從不教書之後,又有機會讓自己發展音樂才能,他堅持自己的喜好,也非常幸運的他成為台灣歌謠之父。

 

彭巧玲:

  鄧雨賢被譽為台灣歌謠之父、台灣民謠之父,可見他的音樂才能真的很深厚,他的歌曲到現在還是很常聽到,也有很多人翻唱,常常也可以哼哼幾句,留給後人這麼多豐富的音樂概念,在這次的討論,更認識了鄧雨賢,以及他的歌曲,了解了歌詞的意思,也好像更能了解當時的情況了!

 

蕭君兆:

我  真的覺得鄧雨賢對於音樂這方面真的是天才,1933 年即以《望春風》、《月夜愁》、《老青春》、《跳舞時代》》等作品,在歌壇上爭得了一席地位。第二年又推出《雨夜花》、《青春讚》、《春宵吟》等動人歌曲,一時間人人傳唱,當時的鄧雨賢可說是與當代流行歌曲眾作曲家們攜手合力將福佬語歌曲帶入百花爭綻、令人耳目一新之美好新境界。之後的幾年間,鄧雨賢更以《滿面春風》、《碎心花》、《南風謠》、《想欲彈同調》、《琴韻》、《四季紅》等支支動聽之旋律,贏得當時最受歡迎流行歌曲作家的美譽;甚至有人將他與蘇桐、王雲峰、邱再福四人並列為當時流行歌壇作曲界的「四大金剛」。

 

劉子源:

  這首「四季紅」顯然和寫懷春少女的「望春風」是完全不同的心情,他以四季的變化來描述男女熱戀的情境,相當輕快、逗趣且輕鬆,尤其在男女對唱的部分,男生想對女生訴說情意,那種打情罵俏和眉目傳情的模樣,表現得真是淋漓盡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