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社群登入
胡傳(胡適之父)認為對付生番之法是以殺止殺,您的看法呢?
1樓

胡傳《台灣日記與稟啟》中語及對付生番之法→剿防撫墾均不如使番畏殺來得奏效?

 

光緒十八年八月初五日申

  臺灣自開山以來,屢剿屢撫。剿則未能使受大創;撫則如撫驕子,惴惴然常恐稍拂其意,怒而作逆。故番不知畏,亦不知感。每歲虛糜防餉撫費,為數甚鉅;誠為可惜。今欲為善後計,似宜盡撤隘堡,選練健銳,於雙溪口、三角湧、水流東、阿姆坪、馬武督、五指山六處,各擇要地,建一壘,駐百人。每日各以五十人居守,五十人出哨。居者輪流操練,出者往來搜捕。不深入,不窮追,惟以捕殺出草凶番為事。並暫停撫局;諭歸化馴番勿復出山,致被誤殺。禁亡命之徒入山伐木煎腦。禁通事私與番通,私販鹽、鐵、火藥入番境。勸民結團,守望相助。能殺番者重賞;能查獲私販鹽、鐵、火藥入山者重賞。務使我兵、我民人人可以殺番。似較今之防法、撫法有五善焉。省費,一也。變不練之軍而使之練,二也。使番有所畏懼而不敢輕出,三也。操縱在我,而不為通事所播弄,四也。可禁鹽、鐵、火藥入番以困番,五也。卑職非敢謂置六百人於雙溪口、三角湧等六處便可禁絕凶番出草也。但每處每日有五十人,分兩路出哨,每路以二十里計之,合計十二路,便是二百四十里之內皆日有捕殺凶番出草之兵;較之二百六十六堡坐守而不出,一任凶番出沒恣殺而無如之何者,不猶此愈於彼乎?非違上天好生之心,翻歷來撫番之案,而敢以殺番為請也。番月得我餉銀,日饜我酒肉,而猶時出殺我兵民。不有以創之使稍知畏懼,是忍於我兵民之被殺,而不忍於殺番也。且我兵民如果人人皆欲殺番,皆能殺番,番必畏殺而不敢輕出。從此民與番各分疆界,漸相安於無事,轉各得以遂其生。以殺止殺,不亦可乎?卑職遵奉憲札巡閱防營,各處地勢、番情均宜加意詳察。偶有所見,理合稟陳,以備憲臺採擇。除將點名冊八本封呈營務處憲臺查核外,理合將巡閱大嵙崁內山各處防營實在情形及鄙見所及者,詳悉申報。伏乞憲臺訓示施行。須至申者。>Jm-2W5J  

 

致邵班卿6__K#[1]r  
auL^%M|$R  
  班卿仁兄大人閣下:

  生番癬疥耳!轉耗如許兵力而不惜。殊不可解。自議開山以來,十有八年矣。所辦剿、防、撫、墾四大端,弁勇之死於此者以萬計,國帑之糜于此者以千萬計。而『剿』則如使貓入鼠穴以捕鼠『防』則尺土寸地一戶一民皆欲以兵保護,與乾隆時溫福之在木果木以萬餘兵分紮千餘卡者大略相似;『撫』則惟以財帛賄之,酒肉饜之,如養驕子『墾』則無一處報請丈地升科。而生番出草殺人則年甚一年!明明無絲毫之益,而前車覆轍,後車復蹈,至再、至三、至四,不悟、不悔,豈非咄咄怪事哉!

2樓
這就是所謂的殺雞儆猴,對他來說是一個不錯的辦法,對其他人來說會造成日後的恐慌。
3樓
劉銘傳並將漢人移往臺灣原住民區域,剝奪原住民生存空間,也導致原漢關係的緊張不斷
4樓
殺雞儆猴
5樓
就是所謂的殺雞儆猴,對他來說是一個不錯的辦法,對其他人來說會造成日後的恐慌
6樓
有點太過於表面,不願意互相理解
7樓
不贊同 還是太過於殘暴
8樓
同意 但是希望其中夾雜一些安撫的方式 不然只會形成死結
9樓
殺雞儆猴是必須的,但當時的情況而言,
因為語言不同,你要用文明的方式,殺戮就是當時最文明的方法。
10樓
不錯的方法,但有點太過於殘忍,雖然做大事犧牲一點是必須的
11樓
過於殘忍但這是對當時最好的手法!
12樓
有點過於慘忍 殺雞儆猴是必須的 但真的太超過了
但也很同意他的作法